
1957年寒冬腊月,胶东地区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暴风雪。连续数日的鹅毛大雪将小屯村通往外界的唯一山路完全封死,整个村庄仿佛与世隔绝。村民们被困在银装素裹的山村里,既无法外出采购,也无人能进村走动。
就在这风雪交加的日子里,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车队突然出现在村口。要知道,这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平日里连汽车都难得一见,更别说是整支车队了。听到发动机的声响,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,裹着棉袄跑出来看热闹。只见几辆军用吉普车缓缓驶入村中,最终停在一户农家小院前。 车门打开后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颤巍巍地迎了出来。这时,一位身着军装的首长快步下车,紧紧握住老人粗糙的双手,动情地说:老人家,我是张云逸,是您儿子托我来看望您的。这位开国大将为何会亲临这个偏远山村?老人的儿子又是什么身份?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。 就在张云逸接到调令准备前往青岛视察时,一封特殊的来信引起了他的注意。写信人是某基层连队的一位连长,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深的忧虑:我是山东胶东文登县小屯村人,家中老父年事已高。土改时期,父亲因故得罪了村干部,多年来屡遭打击报复。身为军人驻守边疆,无法尽孝道保护父亲,内心备受煎熬,恳请首长施以援手...... 读完这封饱含血泪的求助信,张云逸的眉头越皱越紧。他拍案而起:我们的战士在前线保家卫国,后方的干部却如此对待他们的家人,这成何体统!当即决定要亲自前往小屯村了解情况。当张云逸向青岛市委书记提及此事时,对方却面露难色:首长,文登县连日暴雪,山路早已封死,恐怕......这番话让张云逸陷入两难:若因天气原因无法成行,不仅白跑一趟,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。 就在此时,机要秘书张广华主动请缨:首长,让我先去探探路吧。若实在无法通行,我们再另想办法。张广华马不停蹄赶到文登县,却得到县委同样的答复:进山的道路全被大雪掩埋,至少要等雪停才能通行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将案情转交当地政府处理,随后返回复命。 交给他们办我始终不放心,还是得亲自走一趟。张云逸斩钉截铁地说。此时青岛到胶东的道路上风雪更甚,按常规这种天气严禁首长出行。但在张云逸的坚持下,青岛市委只得调派数辆越野车随行。 车队在风雪中艰难跋涉了整整一天一夜。厚厚的积雪让前进变得异常困难,车轮不时陷入雪坑。张云逸带领车队硬是在茫茫雪原中开辟出一条通路,终于抵达了小屯村。在村民指引下,他不仅亲自慰问了受委屈的老人,还召集村干部现场调解矛盾。 临别之际,老人热泪盈眶地拉着张云逸的手不肯松开,执意要将自家腌制的咸菜和腊肉相赠:您这样的大首长,为了我这点小事冒雪进山,这份心意比金子还珍贵啊! 张云逸温和地回应: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。您的儿子在前线保卫国家,我们就有义务照顾好他的家人。要谢就谢共产党,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。这段感人的故事很快在胶东大地传开,成为张云逸将军爱民如子的生动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